派克资源网 - 每天进步一点点
每天发现一点点!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事迹材料
  • 五中全会
  • 脱贫攻坚
  • 规制制度
  • 讲话稿
  • 演讲稿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建材料
  • 谈话记录
  • 不忘初心
  • 申请书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对照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工作要点
  • 疫情防控
  • 研讨交流
  • 对照材料
  • 问题清单
  • 入党申请
  • 节日祝福
  • 办公文档
  • 冷链疫情防控的几点设想

    分类:疫情防控 时间:2023-06-05 13:10:06 本文已影响

    王逸凡 程 浩

    天津海关(天津,300450)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人民群众对于鱼类、肉类等食品的需求也随之增高。

    在此种背景下,冷链运输食品在人民的日常生活出现的越来越多见,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

    而在新冠疫情期间,冷链食品也暴发出了一系列安全问题。

    一些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可能会持续存在于受污染的冷冻产品、未开封的包装和容器中,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相关风险。

    在当今的后疫情时代中,对冷链食品的人防、物防的控制仍需要我国有关部门大力关注[1]。

    而且随着改革开放和通关便利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中国冷链食品的进口量稳步提高,这种跨境冷链货物成为人与物之间病毒传播的高风险因素[2]。

    由于疫情传播的广泛性,以及国外防疫政策的松动,而冷藏和冷冻的低温可能延长新冠病毒的存活时间[3,4]。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和冷链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及海关总署等部门通过及时出台防控政策,切实做好了“外防输入”的工作,但后疫情时代如何进一步科学地监管进口冷链食品还需要继续努力。

    当前的研究表明, 通过冷链货物感染新冠肺炎的几率较低,但也未能证明其无法感染人类,因此,进口冷链食品仍应严格检查[5]。

    1.1 新冠病毒低温适应能力强

    病毒可以在低温环境下保持活力,这也是导致进口冷链食品中检出新冠病毒阳性的原因之一[6]。以天津海关为例,在核酸检测中的阳性货物,多是在外包装上检测到了病毒核酸。

    相关研究表明,低温条件有利于新冠病毒的结构完整和分子稳定,同时冷链的高湿度环境有利于新冠病毒的生长, 在低温高湿条件下,新冠病毒可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此外,有研究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在0 ℃下依然展现出较强的生命力,可以存活几十天甚至数月[1,7]。

    新冠病毒的这种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使病毒可通过冷链运输,从疫区进入到非疫区,造成疫情传播。

    1.2 冷链食品消毒技术不足

    包装内的食品通常采用的杀菌方式主要有利用高温杀菌的热杀菌技术和非热杀菌 (冷杀菌)两大类,但加热对于预包装食品并不适用,而使用最多的表面消毒剂包括酒精消毒剂、 氯化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紫外线、臭氧等[8]。然而,消毒化学品的过度使用可能会导致人类的健康风险。

    且低温环境下常规的消毒剂容易浑浊结冰,导致消毒效果变差。

    因进口量巨大,无法完成全部检测,而且病毒出现具有随机性,对于入境前防控困难较大。

    因此,低温安全的消毒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

    关于冷链的相关疫情风险的观点在世界范围内仍存在争议。

    许多国家或组织认为来自食物的感染风险很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SARSCoV-2 必须在活体动物或人类宿主中繁殖和存活,而不是在食品包装的表面, 而且食品包装没有任何特定的传播风险。

    国际食品微生物规格委员会、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持有类似意见[9]。

    然而,一些研究表明,病毒可能会进入工业化或传统加工食品,而像进口冻品这种过程复杂的“从农场到餐桌”的商品可能会增加污染风险。

    在欧洲,在有利于SARS-CoV-2 传播的屠宰场或肉类包装厂发生了多起严重疫情,这表明食品行业的独特环境可能适合病毒的生存和传播。

    在当前的冷链商品重点监测工作中, 仍可在冷链货物包装中检测到核酸阳性[10]。尽管存在争议,但考虑到全球不稳定的疫情和中国与冷链相关的流行病,这种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对于国内的疫情防控来说,货物首先接触到的是跨国物流从业人员。

    近年来,冷链物流作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减少过程损耗的一项重要系统工程,已深入到各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尤其是食品行业,对冷链物流的需求和要求也逐渐增多,但我国冷链物流技术及自动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落后,处于较低水平。

    冷链食品在港口装卸时仍以人工为主,较长的作业时间增加了操作人员与病毒接触的概率,扩大了新冠病毒由物传人的风险。

    对于直接接触国际货物的一线从业者,以及其他高危岗位人员,要保证岗位的相对固定,避免与国内物流从业者的交叉感染。

    所有处于高危岗位的人员都应接受防疫教育和培训,并完成疫苗接种。

    对高危岗位人员实行闭环轮休管理。

    一线操作人员在办理国际货物时,应加强个人健康防护,全程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上下班前进行体温检测。对保洁员、外包运输车辆司机等后勤保障人员等相关人员, 也要开展输入性疫情风险排查和防控,避免病毒交叉感染。

    其次是加强货物管理和消毒工作,做到出库可追溯。

    做好疫情筛查、样本采集、核酸检测、通关、环境消毒等一系列工作。

    各地政府应对当地涉及冷链食品的所有企业和商户进行摸底排查,全部登记在册,精准防控,不留死角。

    消毒工作则是重中之重。政府应加大力度加速针对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消毒方法的研究。

    近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新冠病毒的消毒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

    研究显示,等离子体活化水、臭氧、紫外线等消毒方法可以快速灭活新冠病毒;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如:液体消毒剂不适用于低温条件消毒;

    臭氧具有一定的毒性,应用于冷链食品时可以加速臭氧覆盖与挥发时间的技术还不完善;
    长时间暴露在高照射剂量的紫外线下会影响食品的品质等,目前还未有适用于冷链食品消毒的有效方法。

    目前我国对于进口冷链食品的新冠病毒检测力度较大,控制较好,但依旧不能完全避免病毒从国外通过冷链食品输入到国内,进而导致由物传人引发疫情事件的发生。

    冷链货物的消毒是低温下的特殊操作,需要使用更高效的低温消毒剂,避免消毒盲区。

    再次是国内物流环节:冷冻生鲜食品基本上都是与人直接接触的小件,无形中增加了工人接触病毒和感染的风险。

    此外,当被感染的食品进入相对封闭和集中的环境中, 加工车间及批发市场等,则有可能大面积地感染进入此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及消费者, 造成疫情的反扑, 这就需要加强对其的管理。一是进口冷链食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承运人不能打开食品容器, 要保证装卸工人的防护设备和步骤明确的消毒程序;

    二是运输管理部门要对冷链物流企业的消毒证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报告(包括产品、环境、员工)进行严格检查;
    三是建议对冷链食品运输车辆进行消毒;
    , 四是尽量提高口岸和目的地仓库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员与货物的接触。

    最后要保护市场终端的人群,在到达仓储和零售端加强紫外线消毒和手卫生。

    落实相关从业人员的健康准入制度,定期检测核酸;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日常健康监测;
    加强防控知识宣传;
    受过疫情紧急状况培训等。

    从传染病角度看, 需要做到的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三方面是需要社会整体行动的。

    消灭传染源需要定期的环境消毒、有效的消杀方式等;
    切断传染途径要求冷链从业人员的具有有效的防护设备,并控制好环境的湿度减少飞沫传播的几率。

    同时全面落实相关企业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 加大对相关企业及食品的监督和检查,及时查办违法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强化质量安全意识,把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


    保护易感人群要求全社会尽可能的进行疫苗注射,并向广大消费者进行防控知识的普及等。

    猜你喜欢消毒剂冷链低温《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真空与低温(2022年6期)2023-01-06真空与低温真空与低温(2022年5期)2022-10-13要不要做冷链物流?中国储运(2022年6期)2022-06-18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当代水产(2021年10期)2022-01-12低温吸附剂的低温低压吸附等温线分布研究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21年4期)2021-10-13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20年11期)2020-12-17正确使用消毒剂大众科学(2020年3期)2020-06-09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劳动保护(2018年8期)2018-09-12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制冷技术(2016年2期)2016-12-01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专用汽车(2016年5期)2016-03-01

    推荐访问:几点 疫情 防控

    冷链疫情防控的几点设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