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海口市灵山镇中心学校 俞亚珠 “双减”政策的颁布目的在于缓解学生的课业压力与校外培训负担,在确保教学有序开展的条件下,让学生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空间和培养兴趣爱好的时间,而并非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实践证实,“双减”政策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让学生拥有更强的教学活动参与积极性。 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双减”政策的落实给教研组活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有所关注。教师若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效,需要综合考虑师生、教学环境、教材几个方面的结合,增强课堂的互动性,辅助学生深化所学知识点,以获得更好的教学质量,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情境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低年级教学中的优势更为明显,不同类型情境的设置与安排,可以为学生带来与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的可能性。而当代社会正处于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明显的变化,更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技术保障。信息技术与情境教学的结合成为了为学生打造现代化教学环境的有利推手,需要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积极利用互联网充实教学资源,收集各种信息内容。通过各种软件的使用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服务,聚焦学生的目光,也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树之歌”中,本课教学目标在于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文章,通过作者对树木的介绍,体会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引发保护自然的情感。尽管内容较少、篇幅较短,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却通俗易懂。二年级是出现识字单元的最后一学年,学生准备步入中年级阶段,也积累了丰富的识字经验。为此,在教研组活动中应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在适宜的时机引入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内容和涉及到的汉字。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之时,也要牢牢把握汉字的规律,在教法上引导学生以“归类思想”进行识字,即找到重点汉字的相同点进行分类学习和拓展延伸。以创设生活化情境为例,本课内容自身便存在生活化气息,但内容上仅依靠教材中的插图则不够充实。教师可考虑采集本文涉及到树木相关的树叶、树皮标本在课上进行展示,或者使用信息技术,将互联网上收集到的图片整合成演示文稿,让学生看到这些树木在生活中实际的样子。由于木字旁形容树木的汉字均为形声字,形旁可扩展出更多的生字,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适当为学生扩展树的种类。在讲解识字方法的过程中也可基于生活化情境,如“杉”字右侧的三撇可理解为“毛状花纹”,学生观察杉树叶子之后也会发现,其针叶的形状类似于毛状物的模样。这种方式构建的课堂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展开生字联想,加强了知识的记忆。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应合理布置作业,力求在不增加作业量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作业类型。要针对作业总量、作业内容两大方面进行设计,减少不必要的机械性练习,增加具有趣味性且学生更乐于完成的任务,严格控制任务量。当作业设计完成后,还可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预设,估算学生所需时间、预测学生能够从中学会或巩固哪些知识等。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可将实际情况和预估结果进行对比,为后续作业设计的调整提供参考。 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日月潭》中,本课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熟悉文章结构与描写的重点内容,引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师应当根据基础知识认知、拓展延伸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前者包括字词抄写、语段背诵等,使其成为“必做”内容; 创设丰富多样的主题育人活动,使小学生在家庭作业完成过程中,充分体会到语文学科学习的轻松性、愉快性特点,增强小学生语文学习综合技能。“双减”政策要求小学一、二年级坚决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在这一要求下,教师要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探索兴趣与动力,通过减少作业数量,提升作业完成质量,优化小学生语文实践学习过程,让作业成为小学生减负提质的敲门砖。另外,教师要结合“双减”政策,严格执行“三不两禁止”原则,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素养,增强家长家庭育儿成效,为亲子互动提供有力的时间和空间,助力幼儿在语文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彰显语文学科育人作用。 例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时,首先,教师可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课堂作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积极性,跟随教师完成实践学习探索活动。其次,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作业设计活动,让小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与帮助下,了解语文教材框架结构,深入开展课程探索学习活动,强化语文学科综合意识。最后,教师通过创设游戏类家庭作业内容,结合《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鼓励家长与学生共同开展家庭实践作业活动。教师通过组织家长带领幼儿观察生活中植物繁衍的方法,使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要结合“减负提质”育人理念,科学开展教育教学评价活动,让学生逐步建立语文学科思想意识,提升语文实践综合技能,全面增强学生课程学习水平与质量。教师的有效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学习缺点与不足,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思维意识和行为能力,促进教师结合实践教学现状进行深入教学总结活动,从而全面提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育教学整体质量。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课堂实际学习情况,针对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给予有效的评价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掌握知识要点与重点的技能,比如教师可借助“绘画”教学活动,引导小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索,让学生结合具体知识点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在自主性绘画过程中,小学生可以结合“小马”“小鸡”“小鸭”“小狗”的绘画图案,进行教学延伸,鼓励学生画出更多小动物图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与机遇,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结合学科特点拓展作业类型等方式,有效改善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创设育人小学生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6期)2020-07-27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我是小学生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5期)2016-05-14他们用“五招”育人中国火炬(2012年2期)2012-07-24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09年5期)2009-0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