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龙 (辽宁省公安厅,辽宁 沈阳 110032) 随着国际合作让全球国际化水平不断深入,各国警务合作交流成为国际合作的新常态。伴以涉外警务专业的迅速兴起英语的使用频率增高,这给当前公安院校警务英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各地公安院校是新时代培育人民警察生力军的主阵地,供给源源不断的高素质警务人才,可为加强新时期公安队伍建设与实战基础能力提供保障。为了让公安院校警务英语教育更加贴近新时代公安警务专业人才培育的教育理念,满足实战工作中的需要,各地公安院校均开设《实用英语口语》《警务英语视听说教程》等专业课程,旨在通过英语教学课堂完善学警英语发音不良、警务专业化英语知识短缺、听力理解水平低的问题,因此将使用英语作为公安学警的一项基本学习技能,可为日后开展日常警务应用交流与使用奠定基础。 探索警务英语实训教学模式创新的途径成为公安院校全体英语教师和学警开展创新课堂的研究重点,警务英语教学改革是在《警务英语》课程的基础上,拓宽涉及警务英语方面的专业知识、专业词汇,结合新手段、新技术、新方法,使学警精准掌握警务英语发音,热爱警务英语学习,调动主观能动性,能够做到准确听懂英语,提高警务英语成绩,助益传统警务英语教学改革。我们认为,尝试应用音乐教学法,充分利用现有英文歌曲资源作为警务英语课堂的拓展训练,通过英文歌曲生动、优美的旋律传递文化的力量,可以推动英语互动式课堂的建立,提高警务学习效能,激发学警学习警务英语的主观能动性。 (一)公安院校警务英语教学现状公安院校警务英语课程作为专业英语学科的重要分支,是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警务英语较大学英语有更强的专业性。现阶段,公安院校警务英语课程大多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警务英语老师向学警讲授警务英语知识,凝练专业单词用法、强化相关短语练习、精讲日常警务交流所用语法、品读英语课文原文,日渐形成了“老师认真备课,学警积极听讲”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常态,并没有形成以“向学警转移”为教学中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警务英语课堂由线下转至线上网络课堂,并未改变单向的教学模式。这是当前公安院校英语课堂的缩影,但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提高,如此简单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提升警务英语课堂核心教学质量,必须尽早实现警务英语课堂的改革。为了提升学警英语课堂互动和参与率,促进老师和学警之间的有效沟通,英语教师多会采用慕课、微课等新颖的授课方式开展警务英语教学。 (二)公安院校警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决定了《警务英语》课程的考核形式多以试卷为主,对听力和表达能力要求较低。以辽宁警察学院为例,警务英语考核分为平时课堂表现成绩和期末试卷成绩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为授课英语教师根据学警课堂发言、听写单词准确率以及朗读发音给予分数,总分为40分; (三)警务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分析警务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对学警自身成长、公安教育发展和有益于国际警务执法开展三个方面。通过学习警务英语,学警在掌握英语使用的前提下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水平,成为一笔潜在的财富。学好警务英语可以为未来的警务工作打好基础,在实现顺利开展工作促进我国外交工作的同时,提升自信心,在开口说英语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形成积极的表现型人格。 图1 原有期末成绩分布图 图2 改革后英语成绩分布图 警务英语改革对公安教育的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安教育相比于其他综合性学科存在发展缓,起步晚的问题,警务英语是公安一级学科和英语学科的交融,发展警务英语教学对公安教育的探索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此外,警务英语改革对公安机关涉外警务部门稳定、有序开展工作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等惠及全球的战略政策,吸引着更多外国优秀人才、来华商人以及外国旅游者到中国探访,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接触外国友人最多的两个部门就是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以及各级地方公安派出所,公安机关涉外警务有关部门应保证警察与前来办理业务的外国人进行流利的语言交流,消除沟通障碍,为形成和谐稳定的大国外交关系做出努力。 (一)警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现状通过文献调研发现,目前针对警务英语教学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即产出导向法教学模式、生态语言学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互动教学模式。 1.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模式 课前,警务英语授课教师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即产出任务),并据此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选择,以此为驱动力; 2.基于生态语言学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旨在将警务英语教学与学习所处的生态环境相结合,平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因素,提高学警的学习效果。 3.基于情境的教学模式 应用情境教学方法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警务英语教师设计构建相匹配的场景进行模拟教学。将其应用于警务英语教学,设置涉外警务活动情境,让同学在模拟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教学过程更直观生动,提高学警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达到预定教学目标。 4.基于互动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利用手机等设备,使用微信平台、学习APP、教学客户端等进行学习,其优点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学警的自主性更强。典型代表是交互式微课,它是在传统微课、慕课的基础上,通过新媒体将课程设计的更具互动性,将教学目标设计成递进式的阶段性目标,学警完成一个学习目标才能进入下一环节。 (二)应用音乐教学法作用于第二语言教学的影响在国外,玛格丽特·凯莉(Kelly Margaret)曾于1981年就与其团队就音乐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将音乐融入语言教学,可以持续增强学警的阅读水平。美国学者戴维·克伦纳(Cranner David)和莱瑞·克莱门特(Clement Lary)曾于1987年出版《从音乐开始——音乐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论述了音乐是如何对语言学习产生影响的,通过不同的案例证明音乐可以被应用到语言教学中,并产生积极影响。英国学者利兹·道蒙尼(Domoney Liz)和西蒙·哈里斯(Harris Simon)于1993年在语言教学中植入了流行歌曲,利用歌词来辅助教学。之后,美国非母语英语课专家米莉·格里诺(Grenough Mille)于1996年撰写《歌唱吧!跟着音乐学英语》(Sing it!Learning English through Song)系列有声教材,首次将音乐正式引入英语学习教材,受到了社会教学领域的广泛关注。 在国内,汪国华在《英语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中阐述了英语歌曲对学警的口语发音、语法学习及英语文化理解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冯永莉、王琴琴等学者认为,对于英语词汇的学习和听说能力的培养方面,通过教授英文歌曲的方式,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郑爱仙、刘雅霎、段瑞玲等学者认为,音乐教学法对听说读写的训练均能产生积极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一论断。 (三)音乐教学法在警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文献调研可以发现,音乐教学法对第二语言的学习确实有着较好的辅助作用,警务英语作为实践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英语,也同样适用音乐教学法,但在警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方面,并没有将音乐教学法应用于警务英语教学的相关研究。 针对警务英语的特点,可以将情境教学法融入音乐教学法中,针对教学目标,设置特定的涉外警务工作场景,并将需要掌握的主要专业词汇编入提前选取的英文歌曲中,通过英文歌曲的教学,使学警们掌握重点内容。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英文歌曲选取方面,要优先挑选旋律简单、耳熟能详、传唱度较高的歌曲。而对于音乐教学法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 (一)实验设计在警务英语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计划制定教学目标,通过开展教学活动,向学警传授知识,提高学警的警务英语口语水平和涉外警务沟通能力。要验证音乐教学法是否有利于警务英语教学,需要从警务英语教学的三个主要部分进行评价,即授课教师、教学过程和学警。针对授课教师,主要通过深度访谈了解警务英语授课教师的现实需求,以及对音乐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的评价; 1.针对授课教师的实验 对公安院校警务英语专职教师,根据设计的访谈提纲分别对他们进行深度访谈。该部分实验主要通过文献调研,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实际教学需求,针对授课教师设计访谈提纲,然后对多所公安类院校的警务英语授课教师进行电话或网络在线访谈,通过对访谈内容的汇总、整理、总结,最后对授课教师的反馈信息进行总结归纳。 2.针对学警的实验 通过文献调研,在Dudley、Evans等人的需求分析模型和Hutchinson、Water等人的需求分析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学者陈冰冰的学警个人需求分析模型,以及深度访谈过程中警务英语专职教师的相关建议,从学警的学习习惯、学习需求和对音乐教学法的认知三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每个维度包含5个相关问题。在该部分实验中,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设计针对学警的调查问卷,然后选取学警样本实施问卷调查,最后根据回收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主要目的是分析学警的学习习惯、学习需求和对音乐教学法的认知。 3.针对教学过程的实验 英文歌曲作为警务英语课堂教学创新改革的推动力,具有完整的体系和优美的旋律,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觉。我们将音乐教学法做为警务英语实践教学改革的一种工具,应该充分考虑英文歌曲在课堂中所承担的教学分配任务,考虑其在具体教学开展活动中存在哪些问题,分析优势、劣势,找寻机遇与挑战,并设想可预期教学目标,提升警务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和学警应用警务英语的熟练技能。在该部分实验中,从17级治安学中任意选择所任课的两个班级为实验班,每班36人; 针对对照组A的学警,按传统的警务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前,要求学警对将要学习的章节内容进行预习,提前将生词进行标记并查找词义,解决生词问题。课中,根据传统教学计划进行授课,首先按教材顺序播放相关音频,锻炼学警的听力水平; 图3 A组警务英语教学流程 针对对照组B的学警,采用音乐教学法进行教学。课前,授课教师选取旋律简单、耳熟能详、传唱度较高的英文歌曲,并根据章节教学内容,将生词及警务应用类词汇按特定情境编入歌词中,并将英文歌曲音频资料及改编的歌词等文本资料,通过微信群、QQ群、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多种社交网络平台与信息化教学工具传递给学警,课前学警只需多听英文歌曲,熟悉改编歌词。课中,授课教师首先带领学警听歌曲、学唱歌曲,提高学警的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 图4 B组警务英语教学流程 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用5-10分钟的时间组织学警分组演唱或以集体合唱的方式进行英文歌曲的演唱,通过自己演唱和聆听原声,提升英语听力能力,锻炼自己的语感。通过提问和应用雨课堂教学工具答题检查预习作业,形成连锁式的课堂反馈,有助于英语教师正常开展课堂教学。在时间允许情况下,英语教师应教授英语发音技巧,如连读、弱读、失去爆破等发音技巧与规则,让学警的口语表达更加自然流利。警务英语与大学英语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章节主题设定的依据不同,大学英语是以英语基础知识为依据设立的单元综合主题,警务英语则围绕以警务执法和实际所应用的专业英语词汇为依托开展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在练习与实际对话中加入英文歌词的部分。在讲授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后,通过实训分组的形式展现大家所准备的对话脚本,由授课教师围绕发音规范、语法使用等方面进行综合点评。 在课后强化阶段,可以通过在课前上传的资料,让同学们回答问题,以巩固强化自己本堂课所学习的英文专业知识和警用专业词汇。在课后,学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曲翻译达到强化语感的作用,达到课后即提升的效果。并根据自身需要开展多方向的警务英语专门学习。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学工作的智慧化发展为联通线上-线下教学课堂提供可能。不仅在疫情期间,在今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利用网络实现警务英语作业的布置传递与资料的贡献都得以实现,网络应用于实战化教学让作业批改更加便捷,提升效率,为促进教学改革提供技术保障。 (二)实验结果分析1.口语表达考试成绩 通过对成绩和现实表现分析发现,实验组同学在口语实用应用中表现力更强,对照组同学的表现为一般。理论成绩方面,根据评分标准统一阅卷,试卷总成绩为100分,两组同学考试成绩对比,实验组同学平均成绩89.6分,对照组同学平均成绩7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警警务英语考试成绩比较(x±s,分) 2.调查问卷 通过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同学发放调查问卷和整理分析可知:有82%的学警认为英文歌曲在警务英语课程中有推动作用,通过英文歌曲创新教学方式,表现为对警务英语学习的更高需要。另一数据分析可以得出:51%的同学愿意接受并尝试在警务英语课堂中加入英文歌曲教学环节,并表示自己会投入更高关注度; 在其他意见中,我们发现有2名同学对英文歌曲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表示担心,认为自己的英语听力不太好,这样的授课方式难以接受,认为会耽误正常警务英语课程开展的进度。来自实验组的48名同学认为此种方式较好,适合推广。由此分析,警务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加入英文歌曲作为新鲜元素有很大的潜力,我们仍需努力探寻改进方式,以使得英文歌曲在警务英语教学课程中发挥更大优势。(见表2) 表2 两组问卷调查结果比较[n(%)] (一)英文歌曲成为助力警务英语课堂改革的有效要件考试方式和问卷调查成为检验英文歌曲在警务英语课堂是否适用的可靠标准。以此,我们在辽宁警察学院用选修课程《实用警务英语口语》作为实验的教学内容,在详细向上课同学讲解警务英语课程改革目的、方法与要求后,以本次课堂实用警务英语表达和期末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评价的参考,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本院学警对课程改革的真实感觉。对照组同学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同学在此基础上添加英文歌曲作为实训应用。 (二)创新方式带动学警课堂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警务英语课堂中,我们会在开展教学活动之余给同学们放映一些美剧大片的视音频资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学警在休闲时间一般会听流行歌曲,教师通过合理布置,让同学们通过聆听英文歌曲学习英语的方式不会让他们产生抵触心理。相反,会促使同学们为创新警务英语课堂做出巨大的贡献。 英文歌曲是西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综合因素汇聚而成的一种表达形式,将其应用于警务英语课堂教学可以促进教学方法的优化。通过了解英文歌曲创作时的故事背景,可以活跃并丰富警务英语课堂的氛围。英文歌曲作为一种警务英语课堂创新改革模式的推动力,一方面,在练习哼唱和学习英文歌曲歌词的同时,增强学警警务英语表达能力,提升学警对警务英语的应用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