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乡2022年度工作总结和2023年度工作计划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某乡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奋勇前行,基本完成了确定的目标任务。2022年,我乡农村实现经济总收入17297.62万元,增长7%; (二)抓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一是强化政治担当,狠抓主体责任落实。及时调整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书,作为各村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全年2次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意识形态工作,有效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细落实。二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主流舆论氛围。全面整顿乡、村两级微信群,各村建立涵盖每户一人的村级便民服务官方微信群。完善网络舆情应急预案。适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舆论走向。坚持服务疫情防控大局,按照县委宣传部、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有关宣传要求,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宣传舆论支持。全年受理12345热线和 “百姓呼声”网络平台群众诉求事项1件,办结率100%,满意率100%。三是发动群众参与,推进文明创建活动。有效利用各村宣传栏进行宣传,并利用微信、“村村响”广播等多种方式进行深入宣传,广泛动员群众积极投入到创建活动中来。广泛发动志愿者参与“爱国卫生运动”、人居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 (三)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强化组织保障。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指挥部、领导小组的中心枢纽职责,明确责任,细化分工,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县委安排部署,充分发挥各村组党员干部的能力,积极主动落实责任,统筹全乡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强化劝导点管理。合理布控5个劝导点,严控人员出入,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局面。共筑某“防疫墙”。按照《关于落实“三不两必一加快”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靖州县疾控中心发布紧急提示》《关于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双码”联查的通告》等工作要求,大范围摸排中高风险地区返靖入乡人员,加快疫苗接种进度,加强境外输入人员管控,落实包保责任。联合排查多家企业、商家疫情安全,做好生产经营相关准备工作。持续推进疫苗接种。驻村干部和村组干部通过上门入户走访、电话宣传核实等方式引导广大群众主动登记个人信息,核实外出人员疫苗接种情况,强化组织统筹,及时督促广大群众参与疫苗接种,确保应接尽接。目前第一剂已接种3965剂次,第二剂接种3476剂次,第三剂已接种520剂次。强化宣传保障。通过村广播、标语、公告等形式多途径加大疫情防控宣传力度,坚持喜宴暂缓、简办丧事的原则,始终把全乡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四)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乡严格按照市委、县委工作要求,组织干部职工深入村组、深入群众,切实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提升生活水平。在村集体经济方面:确定1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通过园区合作的模式,利用村级闲置固定资产与AA辰铭竹制品公司建立代工车间,月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8万元。在饮水保障方面:对各村安全饮用水工程进行全面的摸排,维修20处,保障了群众饮用水安全。在住房保障方面:对全乡房屋进行普查,共普查了3619户,确保住房安全有保障。在医疗保障方面:贫困户参保率100%。全覆盖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建档立卡户签约2596人,签约率100%。在教育方面:发放学生生活补助金775人次,40.9万元; (五)强力打造特色农业经济增长点。一是特色种植创新发展。推广高产高优杂交水稻品种750余亩。发展香菇产业,持之以恒打造香菇特色产业乡镇,扩大黄精、百合、钩藤、罗汉果等中草药材种植规模,积极发展山核桃、杨梅等特色经济农作物。二是有效利用资源优势。探索楠竹三产融合发展,通过林权出让、入股分红和就地就业等形式增加林农收入,流转承包公司获取租金、与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建立竹林林地流转经营长期合作关系。大力挖掘楠竹价值,形成“一竹多用”效应,制作竹家具、竹简、竹复合板等系列产品,进一步打开销路,加速推动竹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楠竹产业新名片和“两市三县”地区规模最大的竹产业集群。目前,已经引进两家竹制品加工厂生产竹扫帚和竹筷子,较大程度上解决了村集体经济薄弱和留守农民经济收入问题。 (六)全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一是改善人居环境。根据上级要求全力推进“1+3”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以五化为标准,对标对表,确保整治效果。按照先机关后集镇再团寨的整治秩序和五化要求,形成长效的整治机制,改善人民群众居住环境,引导农户对爱护环境卫生,改善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二是改善公共环境。完成宝江村一组便民桥修建和长溪村1-3组通组道路改扩建,投入35万元进行村部、团寨环境卫生整治,投入43万元实施集镇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三是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带动农户自建厕所270户,极大地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群众满意度极大提高,有效维护了基层稳定。 (七)发展民生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始终坚持补齐民生短板,突出为民宗旨,落实精准扶贫,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做好扶贫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乡人民政府始终坚持加大民生投入,努力改善民生工作,全乡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较大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在教育卫生方面:组织帮扶人、村干部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教育资助政策进行宣传,严格按照教育保障政策进行资助。初中毕业会考有7人考入靖州一中。孕产妇免费筛查完成60人; 二、存在主要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经济发展质量效益还不够高,产业集群化、集聚化发展不足,主导产业不够明显; 三、2023年度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做到:思想认识再提高、工作责任再压实,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将努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二)加大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振兴”。一是坚持德治法治自治相结合,完善村规民约,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二是以生态养生、古风民俗、特色农业为依托,发挥充分利用和挖掘古村落、古民居、古遗址等人文景观,发展观光、康养、休闲等旅游业态,提升旅游服务功能。三是开展“蒙汉家乡学蒙汉”系列党建学习教育活动,利用三会一课和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及七一活动开展学习蒙汉的先进事迹,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激励斗志。 (三)注重培养高素质农民,推动“人才振兴”。长期以来,农村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与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培育发展返乡创业青年、新型青年职业农民、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提升实践能力,促进产才融合,按需精准开展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培训,营造创优创业氛围,充分发挥 “土专家”、致富能人的示范带头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振兴”。一是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充分发挥生态森林资源优势作用,提升林地和土地的效益和农民的收入,发展产业化、规模化的林下经济,培育发展中草药材种植、林下菌等种养基地。二是开展文明卫生示范户的评选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共同建设环境优美的美丽新家园。三是继续深入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和“河长制”工作,以团寨为重点,全面开展乡村净化、绿化、美化行动,以改善农村河道环境、提升水质为目标,积极推进水源工程、饮水安全、农田灌溉和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全力打造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 (五)逐步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推动“组织振兴”。一是坚持以组织振兴为龙头,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与乡村发展同向发力,进一步激发自治活力,村民自治实践更加生动多样,有效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全力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二是突出政治引领,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确保各类组织在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着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推荐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