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课题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以及必要的运算技能。“必要”一词清晰地体现了计算教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一方面从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来看,与计算相关的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解决实际问题要通过计算去落实;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 1.目的 就在于运用新的课程理念,结合传统的计算教学优势,寻求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2.意义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力争在继承与创新中找到平衡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可供操作的案例,促进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我校数学教师的计算教学情况和学生的计算状况进行调查。 在问卷调查、考试测查、走访访谈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现状所产生的原因,积极探索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 2、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1)培养准确快速口算的有效策略。 (2)提高精确计算的有效策略。 (3)增强估算实际应用的有效策略。 (4)培养较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3、加强学生计算训练方式方法的研究。 探索计算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创设计算情境,拓宽计算平台,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笔算、估算能力,并达到一定的速度。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 (1)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任务在于设法发展和巩固儿童对克服困难,特别是智力性质的困难的乐观主义信念,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在集体中创造一种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竞赛的环境。”因而创设一种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环境或氛围来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2)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造”。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让学生参与探索计算原理和方法过程就是一种“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在计算教学中,必须注意算理的剖析,引导学生循“理”入法(即依据算理,理解算法),以“理驭法”(即依据算理,掌握算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并促进运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2、国内研究 (1)上海闵行区浦江三小2006年开始的《新课程下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实践和环境研究》,但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 (2)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张晓霞对计算教学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她认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历来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目的。教学中既要重视笔算教学,也要重视口算和估算教学。口算、估算和笔算各有特点,互有区别,但它们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笔算加减法计算的熟练程度是受口算的熟练程度制约的,而笔算又能促进口算能力的提高。一道多位数加多位数的笔算加法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基本口算组成的。所以口算能力强,笔算和估算的速度就快,正确率就高。研究表明,口算与笔算、估算有着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反之,掌握了笔算的计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也有助于口算、估算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应以口算为基础,以笔算和估算为重点,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 三、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充分调动一线教师,以教材为依托,通过有效地运用策略及方法、帮助学生剖析算理、引导建构算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计算练习,最终形成自我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的活动和过程。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各种途经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关注国内外计算教学的历史成果和最新动态。 2、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了解我校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进行归因分析。 3、案例分析法。收集计算教学中有关案例,集体研讨交流。 4、操作训练法。拓宽训练平台,丰富计算训练的形式。 5、经验总结法。对收集、积累的资料进行全面的整理、归纳、分析,总结出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四、研究的计划安排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效果 1.预期的效果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的全体课题组成员都长期奋斗在教学的第一线,所有的实施过程都将会是自己亲自进行口算、估算、笔算教学实践后进行总结出来的,具有现实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真正提高教师们的计算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 2.预期的成果 (1)请有关科研单位对课题进行评估。 (2)教师探索教学模式的论文、实验总结、优秀教案、课堂教学交流研讨活动。 (3)总结研究情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科研论文。 六、课题组成员: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