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章(组) 三、《温暖的记忆》 学习内容 《永远的歌声》 学习内容 分 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时“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药、捉鱼的事,表达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之情。课文可以分为四部分来理解。本文抓住典型事件,通过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在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主要内容、思想情感的同时,要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主要表达了师生间真挚的情感,体现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敬爱之情。六年级学生可以反复吟读,品味文章的精彩语句、字词并且通过抓住关键字词,联系上下文,细细品读,学生自然感悟到蕴藏在细微之处的深情,从而更好地理解了“爱”的真谛。课文的重点、难点从而也得到了突破。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3、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2、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学习方式 方 法 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学习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 学习时数 二课时 学习过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借助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或词义。 2、全体反馈交流自学生字情况。(略) 3、指名读全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指名说——补充说——教师小结 4、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描写事件的部分。 交流:第2——10自然段 三、初读质疑。 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交流: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问题。 四、布置作业: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课文。 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略) 二、回应学生课前质疑问题: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一层,体会孩子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1、默读2——5自然段,找出与老师有关的语句,读读这些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孩子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自由读——指名读 (二)学习第二层,进一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1、自由读6、7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2)老师嗓子哑了,学生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为老师治病,感受到学生爱老师。 3、练习有感情朗读。 同桌分角色对读第7自然段,读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同桌对读——指名朗读 (三)学习第三层,感受师生情。 1、自由读8——10自然段,哪句话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2、全班交流: “摸、捉、追、堵、甩、穿”——想尽一切办法抓小鱼 教师小结:从学生的一连串抓鱼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老师浓浓的爱。 自由读——指名读 (2)第9自然段。 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3)当孩子们委屈地献上自己为老师采的草药、抓的小鱼时,老师为什么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 变换角色体会: 教师小结: 四、学习开头和结尾,体会写法。 1、自由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要求学生要说出体现首尾呼应的语句。 2、师问:课前有同学提出文章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作为题目,现在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小组讨论——全体交流 (要点:歌声是老师留给我们的,但那遥远的歌声已化为美好的记忆,那诚挚的师生情感留在了同学们的心里,永生难忘。) 五、布置作业: 2、朗读最使你感动的段落。 作 业 设 计 1、完成课后练习 2、朗读最使你感动的段落。 板 书 设 计 永远的歌声 ↙ 爱 ↖ 学生 → 老师 挖药 捉鱼 年轻 漂亮 童年的欢乐 有学问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