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认知: 情感: 行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自尊自爱”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本课着重进行分清是非的教育,让学生知道注意分清是非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不注意分清是非,就可能犯错误,就会做有损自己名誉的事。 本课分为三个板块。 教法建议 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一个人的名誉同他的言行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本课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对名誉的认识,把分清是非同爱惜自己的名誉有机联系起来。本课属于“自尊自爱”德目,所以在适当的时机,要把分清是非上升到自尊自爱的高度上去认识和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二课 遇事分清是非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遇事要分清是非,不对的事情不去做。 2.能比较不同行为与个人名誉的关系,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 情感: 1.培养学生初步的荣辱观、羞耻心。 2.让学生对是非分明的人有一种敬佩感,愿意向是非分明的人学习。 行为: 遇事能分清是非。正确的事,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对的事,再小也不做。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遇事要分清是非,不对的事情不去做。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行为与个人名誉的关系,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 教学过程(www.fwsir.com) 一、师问:一个小朋友叫小虎,看见别人做什么事,就跟着做,结果做了错事。他的毛病在哪里? 学生回答。 师问:应该怎样做呢,请听一段故事? 请同学朗读扩展资料1:《摘梨》 师问:许衡是怎样做的?为什么? 学生回答 师小结:许衡做得很对,他知道不是他的东西,他不应该拿的。说明他是个是非分明的人。课文中的方小强是不是是非分明的人呢?请同学们看一看。 请同学朗读课文第2-4段。 学生回答 师问:方小强没有帮助去帮助别人打架,也没有帮助表弟打架,而是批评了表弟和小刚,因为他俩做得都不对,最后还让他们相互道了歉,并和好了。通过这两件事,大家更佩服方小强了,他也因此被评为“是非分明的好队员”,你佩服他吗?如果当时小强去帮助他打架,事情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分组表演一下。看哪组表演得好? 同学分组表演,教师点评 师小结:同学们都已经表演出了不注意分清是非的结果,不是同学间伤了和气,就是相互记恨,团结就没有了,凝聚力也没有了,势必给集体带来不良的后果。 板书:要有主见 不要盲目跟随 二、课堂练习: 选一选 一天下午放学,一名六年级的大同学在路上拦住了一名四年级的小同学要钱,那名小同学说没有,这名六年级的同学就动手打人。这时,还有两六年级的个子小一些的同学站在旁边,他会怎样做呢? 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1)跟着那名同学打小同学,要小同学的钱。 ( ) (2)站在旁边看热闹。 ( ) (3)赶快离开现场,免得找麻烦。 ( ) (4)走上前去制止。 ( ) (5)找别人来帮忙,救护小同学。 ( ) 板书: 二 遇事分清是非 要有主见 不要盲目跟随 相关热词搜索:思品教案-爱惜自己的名誉 思品爱惜自己的名誉 爱惜自己的名誉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