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克资源网 - 每天进步一点点
每天发现一点点!
  • 语文教案
  • 数学教案
  • 英语教案
  • 物理教案
  • 化学教案
  • 生物教案
  • 政治教案
  • 历史教案
  • 地理教案
  • 音乐教案
  • 体育教案
  • 科技教案
  • 梯形的认识_梯形的认识教案

    分类:科技教案 时间:2018-08-27 01:05:53 本文已影响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梯形的认识》
      设计理念:
      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关注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数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观察梯形的特点,概括归纳出定义,并且知道各部分名称;通过动手操作找到等腰梯形的特征;并对所学四边形进行建构,能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获取新知,对知识进行建构,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取新知,亲身经历知识的再现过程。
      教学具 :实物投影、剪刀、一张16k白纸、等腰梯形纸、量角器、直尺、三角板、一组梯形的题卡等。
      教学过程:
      一、从经验出发导入新课。
      通过收集展示学生课前所画的各种四边形,并结合生活实例引入课题。
      (评析:学生对梯形早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整理,为后面进行四边形的建构奠定基础。)
      二、从需要出发合作探究。
      1.了解学生的需要
      师:凭前面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经验,你们想从哪些方面认识梯形呢?
      预设:生可能从以下方面回答:
      (1)定义
      (2)各部分名称
      (3)特性
      (4)特征
      ……
      师:那我们就按自己的想法先研究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
      (评析:学生已经学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对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掌握,这样教学以关注学生需求,教师可就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是教师跟着学生走,而不是教师拽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跑。)
      2.合作探究梯形的定义
      学生选择老师提供的研究材料(一组梯形的题卡、量角器、直尺等),先独立思考,再以小组汇总意见讨论。(学生以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
      组织小组汇报交流,预设:小组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
      (1)通过数一数、量一量等方法得知有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图形是梯形。
      处理应变:引导学生把“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等特点归纳为“四边形”
      (2)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处理应变: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归为一句话。
      (3)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处理应变:提问:“只有”起什么作用。
      ……
      (评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以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与学生一起研究讨论,学生由于有前面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基础,自己利用准备的工具和材料去研究梯形的特征,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先自主探究,再合作交流完成学习任务。)
      3.动手操作,创作梯形。 
      学生创作梯形,然后交流学生的作品及方法。
      (评析:通过画、折、剪等操作活动,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梯形的特征。)
      4.了解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1)学生自学课本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同桌拿起刚才剪的梯形指指各部分,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2)汇报交流,重点说说梯形的高在哪里。
      (3)学生把剪的梯形(标出各部分名称的)贴在黑板上展示。
      5.  观察发现等腰梯形的特征
      (1)学生拿出老师给准备的等腰梯形,以小组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找一找这样的梯形特殊在哪儿。
      (2)汇报交流,互相补充,达成共识。
      可能出现的情况:a两条腰相等
      b上面底角、下面底角分别相等
      c 对角度数的和是180º
      …… 
      6.知识建构
      师:现在,我们认识的四边形家族中又多了一个成员,你们能把这几位成员间的关系想办法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学生分类整理学过的四边形,然后展示交流整理结果,组织互评,激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整理。
      学生可能用集合图表示或其他的方法表示。
      (评析:通过对所学过的四边形进行分类整理,学生系统整理掌握的知识。)
      三、从兴趣出发实践应用。
      1.玩一玩。
      你能把等腰梯形只剪一刀就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吗?
      (评析: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玩数学的教学理念,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2.找一找,数一数。在下面的图形中找我们学过的图形,数数分别有几个?
      [总评]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是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凡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绝不要提示或暗示,凡学生能自己得出的,教师绝不要代替。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典型的感性材料,有目的地创设学生活动的空间,学生充分利用学具看一看,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拼一拼,说一说等操作活动,在猜想、争论、验证、互相补充中汇报交流、亲自参与、亲身感知、再现知识发展的过程,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发展了自己的数学思想,学会进行数学交流,倾听别人的想法,并且注重了学生对四边形的建构,使其理清关系、形成系统、完整的认识。力争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了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推荐访问:梯形的认识 梯形的认识说课稿 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梯形的认识_梯形的认识教案相关文章